新能源汽车充电桩电费上涨!开新能源车不省钱了?
(资料图)
这是近期许多新能源车主的疑问和担忧。据报道,郑州、上海、青岛、重庆等地的新能源充电站纷纷迎来涨价,充电费用与平日最便宜的深夜阶段相比,涨幅接近1倍。对此,一位郑州出租车司机表示:“一天下来就要多花15~16元,一个月就得多花400~500元。”
那么,为什么充电桩会涨价呢?这对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有什么影响呢?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和解读。
一、充电桩运营商普遍亏损
充电桩行业是一个重资产、低利润的行业。运营商需要投入大量的资金建设和维护充电桩,同时还要承担高昂的电费和停车费等成本。而充电桩的收入主要来自于充电服务费,受到用户需求、市场竞争、政策补贴等因素的影响,很难实现盈利。
据业内专家分析,充电桩运营商的成本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电费:这是最大的成本支出。目前,大部分公共充电桩使用的是工商业用电,电价较高,一般在1.5~2元/度左右。而居民用电的电价则低得多,一般在0.3~0.6元/度左右。这就导致了公共充电桩与家用充电桩之间的巨大成本差异。 停车费:这是第二大成本支出。由于公共充电桩需要占用停车场的车位,运营商需要向停车场支付额外的租金或分成。这部分费用也不低,一般在0.5~1元/小时左右。 设备成本:这是前期投入的固定成本。一台公共充电桩的造价一般在3~5万元左右,其中包括硬件设备、安装费用、土建费用等。根据不同的折旧年限和利率,每台充电桩每年需要摊销约3000~5000元。 运维成本:这是后期维护的变动成本。运营商需要定期对充电桩进行检修、清洁、更换零部件等工作,同时还要承担人工、物流、管理等费用。这部分费用一般在每台充电桩每年1000~2000元左右。综合以上各项成本,每台公共充电桩每年需要支出约5000~8000元。而每台公共充电桩每年的收入则取决于其利用率和收费标准。假设每台公共充电桩每天工作8小时,平均每小时可为一辆车提供20度的电量,收费标准为1.5元/度,则每台公共充电桩每年的收入为8760元。这样算下来,每台公共充电桩每年的净利润只有760~3760元,投资回收期在8~66年之间。
可以看出,公共充电桩运营商面临着严峻的盈利困境。而随着夏季用电高峰的到来,电网的供电紧张,电价上涨是不可避免的。此外,国家对充电桩的补贴政策也出现了退坡趋势,导致运营商的成本增加。因此,充电桩运营商不得不考虑涨价以维持资金链。
二、充电桩市场正在经历洗牌
充电桩市场是一个充满竞争和变化的市场。自2014年国家放开充电桩市场以来,大量的民间资本涌入,到2017年,国内充电桩生产商和运营商达到300多家。但从2018年开始,行业开始洗牌,充电桩市场竞争失序,价格战频繁。多个城市均出现过充电桩平台拼低价抢用户的现象,“大降价”“免服务费”“大额优惠”等促销活动不断。陆续有企业因资金链断裂支撑不住而退出,到2019年底仅剩100多家,这些企业中大多数都在盈亏平衡线上挣扎。
目前,中国电动汽车充电桩行业龙头运营企业为星星充电、特来电、国家电网和云快充。这些企业都有着较强的资金实力、技术能力和市场渠道,能够支撑长期的运营和发展。而其他的中小型运营商则面临着较大的生存压力,难以与头部企业抗衡。
可以预见,随着越来越多的企业进入充电桩行业,市场竞争加剧,未来两三年,充电桩行业还会进一步洗牌,有望突破行业杂乱、盈利困难的瓶颈状态。在这个重资产的行业,资金实力较差的企业极易被市场淘汰,兼具实力与资本的企业才有望成为最终的胜者。
三、尽管充电桩涨价会对新能源车购买造成一定影响,但其整体优势仍存在
新能源汽车是未来汽车发展的趋势和方向。新能源汽车相较于传统燃油车具有诸多优势,包括环保、节能、政策支持、技术创新等方面。
环保:新能源汽车是一种零排放或低排放的汽车,可以有效减少二氧化碳、颗粒物等污染物的排放,改善空气质量,降低温室效应。据估算,每辆新能源汽车每年可减少约2.5吨二氧化碳排放量。 节能:新能源汽车是一种高效率或可再生能源的汽车,可以有效降低能源消耗,提高能源利用率。据估算,每辆新能源汽车每年可节省约1.5吨标准煤的能源消耗量。 政策支持:新能源汽车是国家重点发展和扶持的产业之一,在购买、使用、补贴等方面享受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技术创新:新能源汽车是一种高科技的汽车,其核心技术包括电池、电机、电控等方面。这些技术不断在进步和创新,使得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安全、舒适、智能等方面不断提升。例如,特斯拉就是一家以技术创新闻名的新能源汽车企业,其产品具有自动驾驶、远程控制、无线升级等功能,受到了消费者的青睐。尽管充电桩涨价会对新能源车购买造成一定影响,但其整体优势仍然存在。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2023年上半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了134.9万辆和133.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了2.4倍和2.5倍,占汽车总产销的13.1%和13.4%。这说明了新能源汽车市场仍然保持着旺盛的需求和增长势头。
四、未来充电设施建设和技术创新有望进一步增强新能源汽车的优势
充电设施是新能源汽车发展的重要基础和保障。随着新能源汽车的普及和推广,充电设施的建设和完善也在加快。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的消息,2023年上半年,全国累计建成公共充电桩约73.6万个,同比增长了57.8%;建成私人充电桩约140万个,同比增长了67.9%。这些充电桩覆盖了城市、高速公路、公共服务场所等各类场景,为新能源汽车提供了便利的充电服务。
同时,充电设施的技术创新也在不断推进。目前,已经出现了无线充电、换电、快充等多种充电方式,可以满足不同类型和需求的新能源汽车。例如,无线充电技术可以实现在行驶中或停靠时对新能源汽车进行无接触式的充电,提高了充电效率和安全性;换电技术可以实现在几分钟内对新能源汽车进行整体或部分的电池更换,解决了续航里程和充电时间的问题;快充技术可以实现在十几分钟内对新能源汽车进行80%以上的充电,缩短了充电等待时间。
未来,随着国家对新能源汽车和充电设施的政策支持和投入加大,以及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的技术创新和突破加快,我们有理由相信,充电设施将会更加普及、便捷、高效、低成本,从而进一步增强新能源汽车的优势和竞争力。
五、政府和社会应共同推进新能源汽车发展
新能源汽车是一种具有重要战略意义的产业。它不仅可以促进能源转型和环境保护,还可以带动汽车产业的升级和创新,提升国家的科技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因此,政府和社会应共同推进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以持续释放新能源汽车的环境和经济效益。
政府方面,应该制定和实施一系列有利于新能源汽车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包括:
继续给予新能源汽车购置、使用、充电等方面的财政补贴、税收优惠、消费券等激励措施,降低用户的购买和使用成本。 加大对新能源汽车和充电设施的研发投入,支持企业和科研机构进行技术创新和突破,提高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安全、智能等水平。 加快充电设施的规划和建设,优化充电桩的布局和分布,提高充电桩的利用率和服务水平,降低充电桩的运营成本和收费标准。 加强对新能源汽车和充电设施的监管和管理,制定和执行相关的标准、规范、法规等,保障新能源汽车和充电设施的质量、安全、信用等。 加大对新能源汽车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公众对新能源汽车的认知度、信任度、接受度和参与度,形成良好的社会氛围。社会方面,应该积极参与和支持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包括: 企业方面,应该抓住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机遇,加强自主创新和合作交流,提升产品质量和服务水平,扩大市场份额和影响力。 用户方面,应该理性选择和使用新能源汽车,根据自身需求、条件、偏好等因素,选择适合自己的新能源汽车品牌、型号、价格等。同时,应该合理安排充电时间和地点,遵守充电规则和礼仪,维护充电秩序和环境。 媒体方面,应该客观报道和评价新能源汽车的发展情况,传播正面信息和案例,引导公众正确看待新能源汽车的优势和挑战,增强公众对新能源汽车的信心和期待。
总之,市场洗牌、公共充电桩电费上涨,并不意味着开新能源车不省钱了。相反,随着技术创新、基础设施建设、政策支持等因素的不断推动,新能源汽车仍然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前景。我们应该从长远角度看待这一问题,并积极参与到这一历史性变革中来。让我们一起为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而努力吧!